小笠原宣秀 [佛学大词典]

(1903~  )日本佛教学者。岛根县人。一九二九年自龙谷大学史学科毕业后,复于该校研究科结业,专攻中国佛教史。历任龙谷大学讲师、副教授、文学部教授等职。曾三度至我国考察,此后复任龙谷大学东洋史学主任教授。著有中国近世净土教史の研究、中国净土教家の研究、中国佛教史纲要等书。

上一篇
小参
下一篇
小部
小参 [佛学大词典]
禅林用语。指随时之垂说。以别于上堂说法之大参。又譬如人家有三五子,晚间返家,父母一一处裁断彼等日间所作之正误,故又称家教、家训。小参本无定所,每于日暮时鸣钟,视众之多寡,而就寝堂、法堂、方丈等处升座说法,说法内容包括法语、宗要及日常琐细,概为一种简单之宾主问酬方式。直至南宋,方发展成有仪式之定期说法。[敕修百丈清规卷二、祖庭事苑卷八、禅林象器笺垂说门]
小师 [佛学大词典]
梵语dahra!h。又作小僧、雏僧。音译作铎曷罗。(一)系指受具足戒未满十年之僧人。若满十年则称住位(梵sthavira ,音译作悉他薛罗)。[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规则条](二)僧侣自谦之语。毗奈耶曾载‘难陀比丘称十七众之比丘为小师’一事,此处本有轻呼之意,后遂转为沙门之谦称。[释氏要览卷上](三)指弟子。此系相对于师父而言。[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嗣法师忌条、禅林象器笺称呼门]
小乘禅 [佛学大词典]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所立五种禅(外道、凡夫、小乘、大乘、最上乘)之一。即以成就阿罗汉、解脱业报轮回为目的而修之禅。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大四八·三九九中):‘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
小部 [佛学大词典]
巴利名Khuddaka-nika^ya 。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无完整之汉译本。共收经典十五部,即小诵、法句经、自说经、如是语经、经集、天宫事经、饿鬼事经、长老偈、长老尼偈、本生经、义释经、无碍解道经、譬喻经、佛史经、若用藏。(参阅‘屈陀迦尼迦耶’3191、‘南传大藏经’3748)
小野玄妙 [佛学大词典]
(1883~1939)日本佛教美术学者、藏经学者。神奈川县人,号二楞学人。属净土宗学僧。俗名金次郎。十四岁时,入净土宗镰仓光明寺为僧,改名玄妙,其后入宗教大学(现大正大学)。二十三岁即着‘佛教年代考’。大正三年(1914),刊行‘佛教之美术及历史’。十年,受帝国美术院之嘱,至大分、佐贺两县调查石佛。翌年,巡礼我国五台山之灵迹。十二年,任大正新修大藏经之编纂主任,锐意完成之。十三年,刊行‘极东之三大艺术’、‘五台山写真集’。翌年,于朝鲜桐溪寺发现慈愍三藏之净土慈悲集。其后于帝国学士院公开演讲,发表报告。昭和二年(1927),著「大乘佛教艺术史之研究’一书,认为大乘佛教成立于西域地方。七年,获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九年,任文部省国宝调查委员,调查日本全国各寺院之藏经。十一年,著「佛教经典总论’。翌年,以帝国学士院之补助,研究粉本图像,其成果之一,有‘悝多僧檗哩五部心观之研究’,解决密教教学史上之一重要问题。十四年六月,因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七。当大正新修大藏经编辑之时,又出版‘佛书解说大辞典’十二册。并支援南传大藏经、真言宗全书之刊行。复出版清朝实录之影印,又计划出版四库全书之广增本,惜未完成即逝世。其所主编之佛书解说大辞典,所收佛书甚多,其中,以日本佛典所占比例较大。其第十二册,原为佛教经典总论,昭和五十年日本大东出版社再版该辞典时,将此总论一书删除,而易之以佛书解说之增补部分。此一辞典对佛教研究贡献颇钜。其重要著作除上记之外,尚有观音大士略赞、佛教美术概论、佛教美术、佛教文学概论、佛像概说、佛教神话等。
小雁塔 [佛学大词典]
位于陕西西安市大荐福寺内。乃武则天于中宗景龙年间(707~709)为驾崩之高宗追福所建之砖塔。塔共十五层,塔顶已毁,现高四十三公尺,平面呈方形,底部四周装饰精美砖雕,为一屋檐与屋檐间隔十分窄小之密檐式建筑。其中以初层最高,其余诸层渐次递减,呈炮弹状。每层南北两面之中央,各开一半圆拱小窗。初层入口唯开南门,北门今已闭塞,内设方约四公尺之内室。正面中央佛龛安置菩萨像,左右各列五尊佛像,更于上部设棚,正面安置释迦三尊,左右各置八罗汉像。千余年来,历经七十余次地震。由于明代嘉靖年间两度大地震,塔身从中纵裂,然因建筑坚固,仅有最上二层倾塌,其余虽有裂痕,并未坍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三、旧唐书本纪第七]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