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 [佛学大词典]

为西藏佛教史上极力护持佛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姓李,为唐宗室女。生卒年不详。贞观十四年(640),吐蕃(西藏之古名)弃宗弄赞请和亲,唐以公主嫁之。临行,选文士技工数百人、高僧经像千数而去。至其国,建立佛寺,广布教化,以佐其政,百姓大治,视之如神。后唐僧西行求法者,经其国,皆优礼之。曾出兵助王玄策平天竺。永徽初年,弃宗弄赞卒,立其子,国赖以安。一生作为,对西藏佛教之发展,具有重大之影响。[旧唐书卷一九六上、新唐书卷二一六上]

上一篇
文夹
下一篇
文底文上
文夹 [佛学大词典]
收置书札之手箱,禅林称之为文夹。
文守 [佛学大词典]
(1608~1646)日本临济宗僧。为山城灵源院之开山。俗姓源。字一丝。十四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后入愚堂寔之室,并蒙其印可,时与妙心寺之云居膺、雪窗崔等相往来,道契甚深。于后光明天皇正保三年三月入寂,享年三十九。遗有缁门宝藏注垂诫、童行谈苑等行世。[正法山志卷四]
文字禅 [佛学大词典]
(一)凡三十卷。石门文字禅之略称。又称筠溪集。乃宋代石门寺僧慧洪觉范禅师之诗文集,为门人觉慈所集录。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行本(四部丛刊景明本)。[宋诗钞初集第四帙、四部丛刊第一○八帙](参阅‘石门文字禅’2116)(二)又作葛藤禅。谓以文字言语解说禅法。(参阅‘葛藤’5595)
文底文上 [佛学大词典]
日本日莲宗用以解释法华经意义之二种方法。谓文字除了文上明显的意义外,尚有隐寓之深义,称为文底秘沈。[开目钞卷上、录内启蒙卷四]
文果 [佛学大词典]
清代临济宗僧。法名超揆,号轮庵,乃长洲文征明之孙。年十七,以白衣参退翁弘储于江苏灵岩寺。永历四年(1650)受菩萨戒,后剃染。历住越州(浙江)大能仁寺、成都昭觉寺、云南文殊院、吴江灵岩寺。康熙年中,朝廷召住玉泉山普陀寺,又迁澄心园古华严寺,晚年返南中,未久入寂,年寿不详。曾校阅霁仑超永编集之五灯全书。[五灯全书卷八十六]
文法学派 [佛学大词典]
在古代印度,语言系作为一种思考之对象,然在吠陀(梵Veda )神学中,有关祭典上实际之补助文献中,有所谓‘吠陀六支分(梵Veda^n%ga )者,其中即有音声学(梵s/iks!a^ )、韵律学(梵chandas )、文法学(梵vya^karan!a )及语源学(梵nirukta )等。至波尔尼(梵Pa^n!ini )、迦旃延(梵Ka^tya^yana )、巴丹阇梨(梵Patan~jali )等文典家辈出,对语言机能亦作绵密之思考,后世分为数派,其中伐■呵利(梵Bhartr!hari )究明语言之本质,确立有关语言哲学之吠檀多(梵Veda^nta )哲学体系。属于此一学说者,即称为文法学派。该学派之特色,乃在于史波达说(梵Sphot!a )。即在语言内在之本质中,显示其常住不灭之意义,谓与宇宙最高原理之‘梵’为同一,个个所生之差别相系根据添性(梵upa^dhi )之说而来。又主张了悟此一最高梵(梵brahman )与个人我(梵a^tman )为一如,而灭除无明时,即得解脱。[E.B. Cowell and A.E. Gough:The Sarvadars/anasam!graha byMa^dhava a^carya, 1882、哲学的思索の印度的展开(中村元)]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