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法 [佛学大词典]

又作山规。即指清规、规范、宗规等以外,各寺独自特有之行法、习惯等。

上一篇
山伏
下一篇
山门
山伏 [佛学大词典]
为日本修验道行者之称。山伏,有‘入法性真如之宝山,降伏无明烦恼’之意。又作山卧、修验者、验者、行者。为得神验之法,而于山野作苦行修练之人。依其修行之程度,有大先达、正先达、三僧祇、二僧祇、一僧祇等阶级之别。且有蓄发带妻者与剃发清僧之别。就其蓄发、剃发之不同,可分为法身形、报身形、应身形三种:(一)外形如俗人般之优婆塞形者,称为下山伏,此即法身形之山伏。(二)留发一寸八分者,称为摘山伏,此即报身形之山伏。(三)剃发之比丘形,称为剃山伏,此即应身形之山伏。自江户时代以降,山伏所用之服饰、物品、器具均有所规定。所持物品主要有:头巾、班盖、铃系(法衣之一种)、结袈裟、法螺、念珠、锡杖、笈、肩箱、金刚杖、引敷、脚半,以上称为十二道具。(参阅‘修验道’4051)
山田灵林 [佛学大词典]
(1889~)日本佛教学者。毕业于驹泽大学,并曾任该校学监兼教授、眼藏会讲师。著有正法眼藏佛性の研究、禅心と禅机の研究、佛法僧三宝论、日本人の生死观と禅(曹洞宗宗意安心论)等。
山田龙城 [佛学大词典]
(1895~1979)日本佛教学者。岐阜县人。西元一九二一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科,专攻印度学。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龙谷大学教授、武藏野女子大学校长、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一九五五年得学士院奖。主要著作有大乘佛教成立论序说、梵语佛典の诸文献、真实を追いかける、生きがいのある人生等书。
山门 [佛学大词典]
(一)又作三门。禅刹七堂伽蓝之一。指寺院正面之楼门。以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名。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又称三门。或仅有一门,亦称之为三门。(参阅‘三门’576)(二)又作山寺。乃寺院之一般称呼。盖古来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为寺院之别名,唯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得泛称山门。又一寺住持以下之全体修行者,亦总称山门。[禅林象器笺殿堂门](三)日本天台宗之山门派。指比睿山延历寺派,乃相对于三井园城寺之寺门派而言。
山门三大侍者 [佛学大词典]
于寺院内,随从住持之左右,以辅佐其进退动作之三大侍者,即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禅林象器笺第七类职位门](参阅‘三门三大侍者’577)
山门三大禅师 [佛学大词典]
指禅院内之都寺、维那、烧香侍者等三者。‘禅师’并非职位称号,乃表尊敬之意。[禅林象器笺第七类职位门]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