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 [佛学大词典]

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大四○·二一下):‘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参阅‘父六亲’1503、‘母六亲’2008)

上一篇
六蔽
下一篇
六随眠
六蔽 [佛学大词典]
全称六蔽心。蔽即覆蔽之义,覆蔽吾人之清净心有六种恶心。即:(一)悭心(悭贪心),指众生因悭吝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 (二)破戒心,指众生由贪、嗔、痴等烦恼蔽覆于心,行于恶行,不能坚持禁戒。(三)嗔恚心,指众生由嗔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行。(四)懈怠心,指众生由懈怠蔽覆于心,不能精进勤修圣道之行。(五)乱心(散乱心),指众生由散乱蔽覆于心,妨于禅定。如风中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六)痴心(愚痴心),指众生由愚痴蔽覆于心,而无智慧。于一切事皆不能知,受着邪法不起正见。[佛说象腋经、大智度论卷三十三、摩诃止观卷八下、诸经要集卷十、翻译名义集卷四第四十四篇]
六学僧传 [佛学大词典]
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遗身、利物、弘法、护教、摄念、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书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卷首并附有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皇子魏王之跋文。为收录僧传数量最多之著作。
六器 [佛学大词典]
密教于修法坛所供之六种供具中,阏伽、涂香、华鬘三种之盛器各有二个,总称六器。六器依次置于火舍左右,其中,置于行者右方者用于前供养,置于行者左方者用于后供养。此六器之形状相同,皆由碗与皿所成,其质料依经轨载,有金、银、熟铜、宝玉、玛瑙、商佉等,或用瓷器、新瓦器,今用铜、亚铅等合金制造。[瞿醯坛跢罗二合经卷中、大日经疏卷八]
六随眠 [佛学大词典]
谓贪、嗔、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此乃俱舍家之说。随眠即根本烦恼之异称,根本烦恼随逐有情,行相微细,故称随眠。[俱舍论卷十九](参阅‘根本烦恼’4135)
六头首 [佛学大词典]
六班之头首,乃禅林中司掌修行教育之六职。临济宗称首座、书记、藏主、知客、库头、浴主等为六头首,曹洞家则以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等为六头首,其席位排于法堂之西序。又六头首中之最上位者,称为大头首。[禅苑清规卷五、卷六、百丈清规卷下]
六环 [佛学大词典]
锡杖顶部之六个环轮,表六道,振之,对内意味觉醒六道迷梦,对外则行脚时可避野兽。由此而转指锡杖。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