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度 [佛学大词典]

为度量、支办之意,亦即准备之意。密教修法之时,需先准备必要之本尊及资具,如金铜铃等诸器具、龙脑苏合等诸香、七宝五谷等诸物、杂草香花等诸花,此类预备工作即称支度。此一名词或为‘度支’之转用语,本含算计、供给之意。[陀罗尼集经卷十二、苏悉地羯啰经卷中、诸尊要抄卷三、卷四、卷十一]

上一篇
支亮
下一篇
支施仑
支亮 [佛学大词典]
汉末三国时代僧人。字纪明。为支娄迦谶之弟子,支谦之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等均不详。[合首楞严经记(支愍度)]
支法领 [佛学大词典]
东晋僧。投庐山慧远门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与法净等共游西域求法,至于阗,得华严经梵本三万六千偈及四分律梵本,并会佛陀耶舍三藏。姚秦弘始十年(408),佛陀耶舍入长安,译出四分律,师与弟子慧辩均参与其事。所赍华严经,于义熙十四年(418),由佛陀跋陀罗于扬州道场寺译出,即今之旧译华严经六十卷。后不知所终。生卒年、籍贯等皆不详。[旧译华严经后序、四分律序、出三藏记集卷十四佛大跋陀传、开元释教录卷四]
支法度 [佛学大词典]
西晋译经僧。惠帝永宁元年(301),译出逝童子经、善生子经、十善十恶经各一卷,及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其中,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十善十恶经等二部均已失传。其生卒年、籍贯不详。[历代三宝纪卷六、大唐内典录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
支施仑 [佛学大词典]
月氏国优婆塞。博通诸经,特善方等三昧。东晋咸安三年(373),奉经抵凉州,受刺史张天锡所敬重,口译须赖经一卷,及首楞严经、上金光首经、如幻三昧经等各二卷。其后不知所终。生卒年等俱不详。[首楞严后记(出三藏记集卷七所收)、开元释教录卷四]
支郎 [佛学大词典]
僧之雅名。高僧传载,魏僧支谦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聪明多智,时贤称之为支郎。其后,支郎一词乃转用为僧人之雅称。[释氏要览卷上]
支娄迦谶 [佛学大词典]
(147~?)梵Lokas!ema 。汉代译经僧。又称支谶。大月氏(中亚古国)人。后汉桓帝末年至洛阳,从事译经。至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共译出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阿阇世王经、杂譬喻经、首楞严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宝积经等二十余部,然现存者仅十二部,为第一位在我国翻译及传布大乘佛教般若学理论之僧人。于所译诸经中,以道行般若经最为重要,乃般若经系各种经典中最早之译本,此类般若系经典促进魏晋时代玄学清谈之风。又般舟三昧经系以西方阿弥陀佛为对象之重要经典,为我国佛教史初期弥陀净土信仰,如慧远之庐山东林寺等念佛结社之主要依用经典。此外,首楞严经之传译则带动四、五世纪间中国佛教之大乘化。师操行淳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着称。讽诵群经,致力宣法,于译出诸经后不知所终。[梁高僧传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三]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