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镜智 [佛学大词典]

梵语a^dars/a-jn~a^na。即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之佛智。此种佛智,如大圆镜之可映现一切形像,密教称为金刚智。依唯识宗所说,成佛以后,烦恼即转变为智慧。此种智慧可分四种,其第四种(即第八阿赖耶识)转变为清净智,此即大圆镜智。密教将此四智,加上法界体性智,合称五智,即东方阿■佛所成之智。(参阅‘五智’1161)

上一篇
大圆满法
下一篇
大圆觉寺
大圆满法 [佛学大词典]
西藏佛教宁玛派之主要修行方法。宁玛派为修行密宗之主要宗派,其根本教法主张:人之心体,其本质纯洁,远离尘垢,故若能听其自然,随意而往,于空虚明净中将心安于一境,即可成佛。
大势佛 [佛学大词典]
如来之德号。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故称大势佛。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九中):‘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
大势至菩萨 [佛学大词典]
大势至,梵名Maha^ -stha^ma-pra^pta ,音译摩诃娑太摩钵罗钵跢。意译作‘得大势’、‘大精进’。略称势志菩萨、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涂,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首楞严经卷五念佛圆通章谓,大势至菩萨于因地时,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故今摄此娑婆世界之念佛众生,归入净土。又依悲华经卷三载,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关于其形像,据观无量寿经载,其天冠中有五百宝花,一一宝花又有五百宝台,每一宝台皆现十方诸佛之净妙国土相;顶上之肉髻如钵头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宝瓶;其余身相则与观世音菩萨大同小异。又据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载,二菩萨俱呈纯金色白焰光,右手执白拂,左手执莲花,大势至之身形较观世音小。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观音院内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开合莲花,右手屈中间三指,置于胸前,坐于赤莲花上。密号持轮金刚,三昧耶形为未开敷之莲花。[大阿弥陀经卷上、悲华经卷二、法华经玄赞卷二、陀罗尼杂集卷一、大日经疏卷十三](参阅‘观世音菩萨’6953)
大圆觉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韩国京城庆幸坊之古寺。创建于朝鲜世祖九年(1464)。十一年,建立十三层窣睹婆,内置佛陀分身舍利、新译圆觉经。塔由白色大理石所成,基坛三层雕有各种罗汉神将,第四层以上则刻佛菩萨像及各种刻铭。塔侧有大圆觉寺碑,亦由白色大理石制成,上刻有螭首,系建于朝鲜成宗二年(1471)。碑面文字为金守温撰,成任书,姜希孟篆,碑阴文字为徐居正撰,郑兰宗书。与十三层寺塔同为李朝美术之杰作,惜碑文多已磨灭不可辨识。[大圆觉寺碑铭并序、朝鲜佛教通史、李朝佛教]
大塔 [佛学大词典]
(一)建于释尊成道圣地佛陀伽耶(梵Buddha -gaya^ )之高塔形精舍,为炼瓦所造。约建于阿育王时代,其后,由改信佛教之婆罗门予以扩建。十三、四世纪顷,印度教与回教战争中,回教军队到处破坏佛迹,佛教徒为保护圣迹,乃以土掩塔,直到十九世纪,英国统治印度才重新发现,加以整修。(二)存于中印度山琦之佛塔,约建于西元前二世纪。阿育王时代或系砖造,今所见则是后来加盖于其上者,系以石块砌成,圆顶呈半球形,塔身在一圆形土堆上,塔直径三十六公尺,高十六公尺。(三)又作根本大塔、高野山大塔。位于日本高野山,建于弘仁十年(819),后历经修葺,今所见为一水泥造之多宝塔。(参阅‘根本大塔’4132)
大意 [佛学大词典]
(一)指经论之大体纲要。即一部经论中,初分大意,谈教起因由及其纲要;次有题号,解释名题;后始入文解释。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四上):‘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法明眼论钞卷上](二)十六开士之一。又作上慧、广慧。系大乘佛教最初之在家菩萨之一,其族姓、事迹今已不详。[大智度论卷七](参阅‘十六开士’392)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