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 [佛学大词典]

(885~958)五代僧。余杭(浙江余杭)人,俗姓鲁。七岁出家,初依明州希觉攻毗尼。后投长庆慧棱学禅法,久之不契。偶遇罗汉桂琛于漳州,遂嗣其法。出世于临川崇寿院。南唐国主李氏礼敬有加,并迎至金陵,住报恩院,事以师礼,赐号‘净慧大师’。后主且从之受戒,为建清凉伽蓝。高丽、日本等国渡海来学者,相望于途。显德五年秋闰七月示寂,世寿七十四。谥‘大法眼’,为法眼宗之开祖。著有宗门十规论、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各一卷。[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高僧传卷十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禅林僧宝传卷四]

上一篇
文珠
下一篇
文素
文珠 [佛学大词典]
(1930~ )广东湛江人,俗姓詹。十岁依福寿山果敬尼师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同时开始研究法华、楞严及天台教观。后入香港中文大学及东京大正大学深造。四十二岁创办美国罗省美西佛教会,往返于港美之间教学及弘法。四十五岁于美国罗省创建圆觉寺。历任香港佛教青年会会长、香港佛教青年会学校校监兼校长、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会执行委员、美国美西佛教会会长。著作有人性之觉悟、佛学与教育、正信与迷信、般若心经讲义、金刚经讲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大佛顶首楞严经笔记、妙法莲华经讲义、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等。
文海福聚 [佛学大词典]
(1686~1765)清代僧。为律宗千华派第七祖。浙江义乌人。受戒于江苏宝华山,深究律藏。未久,继承珍辉实咏之法嗣。雍正十二年(1734),世宗召见,住北京大法源寺传戒,遂开千华派弘于国都之端绪。后归宝华山,受戒者达数十万。乾隆三十年示寂,享年八十。著有南山宗统、瑜伽补注、施食仪轨等。
文泰 [佛学大词典]
(?~1289)宋末曹洞宗僧。太原(山西)汾州阳城人,俗姓魏。字崧山。少即颖悟过人,笃好宗乘,礼本乡智禅师剃发受业,潜心禅修,倾慕别传之法,遂辞师游学,经太行入东鲁,初习教乘于演三藏、德律师之法席;复参临济宗之雪峰恒,参请累年,得蒙授记;次参曹洞宗太原深之丈室,复蒙印证;后诣燕京(北平)大万寿寺,参雪庭福裕,得契玄旨并嗣其法。当时雪庭之高弟中有称二泰一肃者,师居其首。侍锡十年,迨福公将入寂,特嘱师开堂于少林祖刹,遂继席少室。至元二十六年正月示寂,世寿不详。[五灯会元续略卷一、续指月录卷九、续灯存稿卷十一、五灯全书卷六十一]
文素 [佛学大词典]
唐代僧。德宗建中二年(781)应吐蕃(西藏)赞普赤松德赞之请,受遣与良琇入藏弘法。
文淑 [佛学大词典]
生卒年不详。于唐武宗在位时(840~846),每于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宣讲法华经,为俗讲之第一人。然与假托经论而说淫秽之事之文淑是否同一人,则不得而知。[因话录卷四(赵璘)]
文理 [佛学大词典]
文句及义理。文句为能诠者,义理为所诠者,文理融会贯通,经义乃明。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