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佛学大词典]

天上之香。或指人间之妙香。法华经法师功德品(大九·四八中):‘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

上一篇
天食
下一篇
天宫
天食 [佛学大词典]
指天界之妙食。即人界所无与伦比之美味妙食。起世经卷七(大一·三四五下):‘四天王天并诸天众,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念欲食时,即于其前有众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业者,其须陀味色最白净。若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天子以手把取天须陀味内其口中,此须陀味既入口已,即自渐渐消融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
天皇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湖北江陵。建于南朝梁代,时法论曾住止本寺教导弟子。北周武帝时,法难波及荆楚之地,以寺中有僧繇所绘孔子之像,乃改为国庠,幸免拆毁。唐德宗时,寺主灵鉴迎石头希迁之法嗣道悟禅师至本寺,修葺堂宇,盛弘佛法。宋代初名太平兴国寺,后改乾明寺。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
天界寺 [佛学大词典]
(一)位于江苏江宁聚宝门外善世桥之南。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一说至顺元年,1330),舍金陵潜邸为寺,号‘大龙翔集庆寺’。次年,以杭州中天竺寺之笑隐大訢为开山第一世。翌年,敕召赵世延以金泥书写无量寿经千部及佛经一藏。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敕改寺名为‘大天界寺’。二十七年颁予‘天界第一禅林’之额。后屡改寺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名‘善世院’。寺内曾置僧录司。日本国僧原要曾至此留学。二十一年罹火灾,诸堂悉毁,乃移至今地。二十三年再兴,称为天界善世禅院(一说善世法门)。崇祯年中,博山舣禅师于本寺开法,觉浪盛禅师继其后,宗风大振。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一度重修,迄今犹存。[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八、元史本纪第三十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六六一、金陵梵刹志卷十六、卷三十九](二)位于福建厦门狮山醉仙岩上。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月松和尚募化重建。
天宫 [佛学大词典]
梵语deva-pura 之意译。音译作泥缚补罗。指天人所住之宫殿。或指帝释天之宫殿。[圆觉经、善生子经]
天宫寺 [佛学大词典]
位于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原系唐太宗旧宅。贞观六年(632)诏改为寺。十二年,以法护为寺主。大德至此者多,为东都名刹。唐高宗曾临幸设斋。武后长寿二年(692),迦湿弥罗国三藏阿你真那(宝思惟)来洛阳,奉敕入本寺,译出随求即得自在陀罗尼经、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等数部。时慧秀亦住本寺,持戒坚固,通达禅定。武后幸东都,每召其问法要。寻有神秀,在本寺宏扬北宗禅。后有广济来住,参与贞元十四年(798)般若三藏四十华严译场,担任译语。五代间,从隐住此,以性相学闻名。其后沿革不详,终告废绝。[续古今译经图纪、续高僧传卷十三、卷二十二、佛祖统纪卷三十九、旧唐书高宗本纪第四]
天宫事 [佛学大词典]
巴利名Vima^na-vatthu 。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略称毗麻那(巴Vima^na )。系收集说诸天胜报及生天因行之短颂经典,凡分七品八十五天宫。在叙述各天宫之初,皆有目揵连(巴Moggalla^na )等对住在该天宫之天子或天女,赞其依、正二报之殊胜,并问其得到该种果报之因行。其次,天子或天女叙述过去世在地上所行生天之因。经中所述诸天宫,以三十三天居多,少有述及化乐天、梵天界及四大王天。各品之终均附有摄颂。据大王统史(巴Maha^vam!sa, XIV )、善见律毗婆沙卷二载,阿育王子摩哂陀在锡兰开教之初,为宫中大夫人阿■罗及五百夫人说饿鬼本生经与天宫事,由此可知本经最晚之成立年代。本经有原文出版 P.T.S. 1886、英译本SBBIZ, Minor Anthologies IV,Jean Kennedy, 1942,及日译本(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四卷)。[B.C. Law:A History of Pa^li Literature]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