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金轮 [佛学大词典]

梵名Eka^ks!ara -us!n!i^s!acakra 。即翳迦讫沙罗(一字)勃驮乌瑟尼沙(佛顶)斫讫罗(轮)。又作一字金轮佛顶王、大金轮明王。为密教大日如来入最胜三摩地所说之真言,即觘(bhru^m!,勃噜唵)一字之人格化,亦为五佛顶尊之一。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大一九·三二○中):‘大金轮明王,威光逾众日,七宝具围绕,为一切佛顶,轮王之轮王;才现奇特身,诸圣众皆没,显胜绝不共,唯佛一体故。’此系谓,诸佛菩萨之功德皆归于此一尊。又以‘头顶’乃人身中最高之部位,无任何器官出于其上,故用‘佛顶’一词喻此尊乃诸佛中之最尊者。此外,佛教习称之轮王通常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而此尊乃以金轮表其最胜之义。修法之时,诵此一真言,可具有威德炽盛之神力。[一字奇特佛顶经、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上一篇
一字咒
下一篇
一字金轮法
一字咒 [佛学大词典]
密家念诵真言时,以种子当作真言来念诵,或于种子之上加上‘归命’一词而成之真言,称为一字咒。其种子为觘(bhru^m!)。由于流派或修法种类之不同,此一字多加‘唵’(om!,归命),或多加‘南无三曼多勃驮南’( namah! samantabuddha^n`am,意译归命普遍诸佛)来称诵。
一字成多 [佛学大词典]
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与‘多字成一’相对称。密教于解释经文与字相时,以梵字之一字来成立一切字之义,称为一字成多。大日经疏卷七(大三九·六五六上):‘云何一字成一切字?谓一切法无作,以其本不生故。乃至一切法无因,以其本不生故。’例如由阿字生阿(长声)、暗、恶等字,亦可生迦、佉、诃等字。
一字佛顶轮王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Eka^ks!ara -buddhos!n!i^s!a-cakra-ra^ja-su^tra 。凡五卷。略称五佛顶经。唐朝菩提流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述释迦佛于摩竭陀国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应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相,说一字顶轮王咒,时大千世界震动,观音、金刚主二菩萨闷绝躄地;佛复说一切佛眼佛母真言,二大菩萨即起身,更说白伞盖、光聚、高顶等诸轮王咒,以明印成就品五十四种印法、世成就品九种印法。全经分十三品:即序品、画像法品、分别成法品、分别密仪品、分别秘相品、成像法品、印成就品、大法坛品、供养成就品、世成就品、护法品、证学法品、护摩坛品。本经与不空所译之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为同本异译。[开元释教录卷九]
一字金轮法 [佛学大词典]
又作一字金轮佛顶法。密教诸尊中,以觘(bhru^m!,勃噜唵)一字为真言之佛顶尊,为诸佛顶中之最胜者,譬如世间转轮圣王金轮之殊胜,故称一字金轮,又称金轮佛顶。其身为黄金色或白色,坐于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其形作金刚界之智佛,入胎藏界日轮三昧相,故以此尊为本尊,祈一切悉地(成就)及除灾之修法,称为一字金轮法。若修此瑜伽法,设现世造无量、极重诸罪障,亦能超恶趣,克疾证菩提。其功德如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大二一·四六上)所载:‘若有人诵持顶轮王等佛顶,五百由旬内,修余部密言者,请本所尊念诵,圣者不降赴,亦不与悉地,由一字顶轮威德摄故。’[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参阅‘一字金轮’39)
一字破多 [佛学大词典]
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与‘多字破一’相对称。密教解释经文与字相时,以梵字之一字来打破对一切字之迷执,称为一字破多。大日经疏卷七(大三九·六五六中):‘云何一字破一切字?如人执有造作,应破彼言:“若诸法本不生义已成立,而云有作,是义不然。”乃至执有因者,亦破彼言:“若诸法本不生义已成立,而云有因,是义不然。”’上记引文即指以梵字之‘阿’字(本不生之义)来破除执有造作、执有因者等多种之迷执。[梵字真言十六玄门义、法华经释、吽字义旋陀罗尼门释]
一字顶轮王经 [佛学大词典]
凡五卷。又作一字经、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菩提场经。唐代不空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在杂部密教中,为型态最特殊之一部。居于佛顶部中之第一位,内容总摄五佛顶。全书始自序品,终于护摩品,共十三品。菩提流志所译之一字佛顶轮王经、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皆为此经之同本异译。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