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佛 [佛学大词典]

(一)指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所说之十种佛身。(参阅‘十身’440) (二)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十佛。即:(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三)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上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上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于此经中,十方各举一佛或数佛,现所举系为首之佛名。 (三)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之十佛。即:(一)东方无忧世界善德如来,(二)南方欢喜世界栴檀德如来,(三)西方善世界无量明如来,(四)北方不可动世界相德如来,(五)东南方月明世界无忧德如来,(六)西南方众相世界宝施如来,(七)西北方众音世界华德如来,(八)东北方安稳世界三乘行如来,(九)下方广大世界明德如来,(十)上方众月世界广众德如来。 (四)十吉祥经之东方十佛。即:(一)庄严世界大光耀如来,(二)谛胜诸胜世界慧灯明如来,(三)金刚世界大雄如来,(四)净尊住世界无垢尘如来,(五)金光明世界上像幢十盖王如来,(六)大威神世界威神自在王如来,(七)香熏世界极受上影王如来,(八)宝严世界内宝如来,(九)海灯明世界大海如来,(十)十力灯明世界十力现如来。 (五)华严经卷十六升须弥山顶品载,帝释以如来之神力,偈赞十佛过去于忉利天妙胜殿演说妙法之所有功德。此十佛为:(一)迦叶如来,(二)拘那牟尼佛,(三)迦罗鸠驮佛,(四) 毗舍浮佛,(五)尸弃如来,(六)毗婆尸佛,(七)弗沙佛,(八)提舍如来,(九)波头摩佛,(十)然灯如来。

上一篇
十住经
下一篇
十佛名
十住经 [佛学大词典]
梵名Das/abhu^mika 。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册。系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即七处八会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会之部分。本经乃金刚藏菩萨承佛威神力,为解脱月菩萨宣说菩萨修行之位次十地之法门,称为集地智慧功德法门。西晋竺法护所译之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及唐代尸罗达摩所译之十地经九卷为其异译本。龙树之十住毗婆沙论十七卷、世亲之十地经论十二卷为本经之释论。
十住毗婆沙论 [佛学大词典]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乘菩萨修道之十个阶位而言。然龙树并非完整注释十地经,仅注释初地(欢喜地)与第二地(离垢地)之一半,此或为原典不备,或翻译未完成所致。本书序品先叙菩萨、十地之意义及区别三乘。本文计分三十五章(品),自第一章至二十七章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第二十八章以下始论第二地。初地部份首先说明欢喜地之内容,再说明菩萨之理想(愿)、实践(行)、果报(果)。至第二地力陈十方便心之重要性,并详说大乘菩萨之十善业道。本书第三十五品第九篇之易行品为净土门之重要典籍。
十住心论 [佛学大词典]
凡十卷。全称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日僧空海着。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该论立十种住心,以论真言行者心品转升之次第,兼为显密诸宗教说之判释。乃日本天长年间(824~833)奉淳和天皇之命所作,建长六年(1254)快贤予以付梓开板。注书甚多,有觉鍐之略颂一卷、道范之他缘钞三卷、觉心钞三卷、赖瑜之勘文二十四卷、凝然之义批三十六卷、秀翁之科注等。空海之另一著作秘藏宝钥三卷,即本论之大纲。(参阅‘十住心’431、‘秘藏宝钥’4268)
十佛名 [佛学大词典]
又作食时十念。指每日粥、饭二时临斋所唱之佛名;‘十’系示约数,实际唱念十二佛名。相传此法为东晋道安所创。据禅林象器笺讽唱类载,粥、饭之前,初唱三宝之总念‘清净薄伽婆(佛)、圆满修多罗(法)、大乘菩萨众(僧)、功德难思议’,次唱‘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西方无量寿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大乘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势至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另据律苑事规所载者,则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下加‘大小两乘毗尼藏’、‘一切法宝’两句,‘大势至菩萨’之下加‘十方三世诸大菩萨’、‘南山圣师菩萨’、‘大智律师菩萨’、‘西天此土传法祖师声闻缘觉’、‘得道真僧’等五句,而去掉‘诸尊菩萨’等末两句。
十佛易行 [佛学大词典]
称念十方十佛之名,得不退之法门。指龙树之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所述说诸佛易行之一种。原出自宝月童子问法经。以称名较他种修行容易,故说易行。易行品载,行人若欲速至不退转地,应以恭敬心执持而称其名号。诸经所举十方十佛之名略异,列表如下:
十利 [佛学大词典]
(一)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例如乞食十利、禅定十利、粥有十利、精进十利、般若十利、多闻十利、布施十利、持戒十利、慈忍十利等。[月灯三昧经卷七、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参阅‘乞食十利’725、‘多闻’2330、‘持戒’3816 、‘般若十利’4302、‘粥有十利’5179、‘慈忍’5800、‘精进十种利益’5884、‘禅定十种利益’6463)(二)佛陀制戒之十个理由。即:(一)摄僧,(二)极好摄,(三)僧安乐住,(四)折伏高心人,(五)有惭愧者得安乐,(六)不信者得净信,(七)已信者增长信,(八)遮今世恼漏,(九)断后世恶, (十)梵行久住。[十诵律卷一](三)十一面神咒经所载,即受持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之十种利益。即:(一)身常无病。 (二)恒为十方诸佛忆念。(三)一切财物、衣服、饮食自然充足,恒无缺乏。(四)能破一切怨敌。(五)能使一切众生皆生慈心。(六)一切蛊毒、热病无能侵害。(七)一切刀杖不能为害。 (八)一切水难不能漂溺。(九)一切火难不能焚烧。(十)不受一切横死。
一 [佛学大词典]
(一)数之单位。如‘第一’或‘一位’。(二)表示所有、皆是之义。(三)表示平等、绝对之义。碧岩录第四十五则(大四八・一八一下):‘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一一 [佛学大词典]
梵语有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一一心识 [佛学大词典]
指真如所入之识。又作一一识心、一心一心识。为非常、非无常之心念,故又称俱非念、寂灭寂静念。系密教依释摩诃衍论所立十识中之第十识。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故称识心;又真如之体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为唯一者,故称一心。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卍续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识心,即真如门所依本法,而唯能缘自门真理,体能鉴用,照体独立,故说为缘。’此心得缘真理为境界,故异于第九识(一切一心识)之不缘真理,而相当于天台四教中之圆教。[释摩诃衍论卷二、释摩诃衍论记卷二、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卷二末、宗镜录卷四十五](参阅‘一切一心识’6、‘十识’503)
一七日 [佛学大词典]
中阴七七(四十九日)之一。又作初七日、所愿忌、始善忌、哭添忌。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
一九之教 [佛学大词典]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 [佛学大词典]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一人 [佛学大词典]
指佛。佛于人中得道,为世间最尊最胜者,故称一人。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中略)。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一人作虚 [佛学大词典]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僧问兴化:“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实;此与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大五一·三○三上)引延沼禅师之语‘一犬吠虚,千猱啀实’义同。
一人当千 [佛学大词典]
一人可敌千人之谓;表示勇猛有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三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佛学大词典]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一刀两段 [佛学大词典]
因刀之一击,而截断有无之识见;比喻不顾情实之断然态度,又喻禅机之活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三示方机宜(大四七.九○九上):‘虽未得一刀两段,直下坐断报化佛头,然却自有个信入处。’缁门警训卷十钟山铁牛印禅师示童行法晦(大四八·一○九四下):‘若是大丈夫汉,兴决烈之志,屏浮滥之行,从脚跟下一刀两段,向佛祖外一觑便透,身心俱了,亦不为难。’(参阅‘南泉斩猫’ 3742)
一上神通 [佛学大词典]
(一)指一回、一度之神通。(二)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指佛神通、大神通、最上神通等。在小乘佛教中,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悠游自得,不为任何事务所系缚之意。